近日,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在山东省惠民县召开。会上发布的《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(2009—2019)》显示,10年间,中国淘宝村数量从3个增加到4310个,淘宝镇数量达到1118个,覆盖2.5亿人口。新世纪以来,互联网经济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,电子商务逐渐由城及乡,特别是2014年以来,“互联网+农业”催生了农产品电商热潮,“互联网+农村”产生了淘宝村奇迹,“互联网+农民”则推动了农民网购热。毋庸置疑,农村电商已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引爆期,互联网赋能三农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。农村电子商务大体包括上行和下行两方面,上行则是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、电商平台的农产品集采、淘宝村、社交电商等途径、方式,让农民的经营收入富起来;下行则是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、手淘、县域新零售等途径、方式,让农民的生活品质好起来。

同时,农村电商也存在着较显著的问题和痛点。其一,制约农产品电商上行的瓶颈障碍日益显现,主要集中在如何把农产品转变为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商品。其二,淘宝村存在同质化竞争、假冒伪劣、农贸类淘宝村数量偏少等问题,亟待进一步以提升现代性为指向的转型升级。其三,支撑农村电商(特别是农产品上行)的基础条件(如冷链物流、电商服务商等)都亟待发展、提升。其四,着眼于消费品下行的县域新零售至今经营机制和业态不够清晰,有待进一步探索、提升。其五,电子商务在贫困农村地区相对进展缓慢,如何用电商让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是个大课题。当前,要遵循
信息化发展客观规律,立足国情农情和当地实际,推动农村电商提挡升级,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。要加强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对公益性、基础性、战略性农村
信息化基础设施部署,重点在于推进宽带乡村建设,特别要加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。要采取切实政策措施,大力鼓励、培育、支持农村活跃主体(如返乡农民、下乡城市居民等新农人)的电商创业创新活动。要不断完善“政府+运营商+服务商”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,构建县为主体、村为基础、社会参与、合作共赢的建管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。要坚持以提升现代性为指向的农村电商转型升级,既实现农村电商的产业攀升(品类、质量、品牌、营销、服务等),又实现参与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,也实现农民收入的普惠增长和共同富裕。应该说,农村电商是趋势,是浪潮。什么是趋势?什么是浪潮?就是无论你愿意与否,喜欢与否,它都势不可挡。当然也要看到,农村电商也必须因地制宜,顺势而为。农村电商的发展成效归根到底还是要看,在此过程中农民是否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、收益。最重要的是,在电子商务时代,广大农民群众必须认清趋势,行动起来,去面对它、了解它、适应它、掌握它、运用它,去争取更美好的未来。

